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92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章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基本制度第四节其他的现行环境管理制度 2 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72年 1978年 创建阶段 1979年 1988年 发展阶段 1989年 1995年 深化阶段 1996年 3 起步阶段 1972年 1978年 机构 1972年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筹备办公室1974年12月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行动 1973年8月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2、1973年11月 国务院批转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定 试行草案 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规 1973年12月颁发了 工业 三废 排放试行标准 4 创建阶段 1979年 1988年 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1978年国家颁布了新宪法 宪法规定 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 1979年国家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1981年5月 国家计委 建委 经委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发了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2年2月 国务院根据环境保护法发布了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984年10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3、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10月 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过了 关于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 陆续颁布了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如 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11月颁布 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7年5月通过 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颁布 等等 5 重要会议1979年3月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1982年8月 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3年12月 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机构 1979年3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成都成立1980年2月 中国环境管理 经济与法学学会在太原市成立1980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1984年
4、5月 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并将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撤消 其办公室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称环境保护局 1984年底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 国务院机构改革 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独立出来 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6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3年12月 党和政府明确宣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 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的战略方针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强化
5、环境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中心环节 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这次会议是环境管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7 发展阶段 1989年 1995年 重要会议1989年 月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1993年 国家环保局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1995年12月 全国环境保护厅局长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 会议推出了两大举措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和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 机构1993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 8 重要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1989年12月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中
6、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修正 1990年12月 国务院作出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1992年7月 党中央 国务院批准了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性文件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9 深化阶段 1996年 重要会议1996年7月 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97年3月8日 中共中央召开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 2002年1月8日 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0 重要文件及法律
7、法规1996年8月 国务院作出了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9月 国务院批准了 国家环境保护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其附件 九五 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和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第一期 是实现 九五 环保目标采取的两项重大举措 1998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设置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并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 1998年11月 国务院发布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0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 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1年12月26日 国务院批准了 国家环境保
8、护 十五 计划 2002年1月 国务院颁布了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 清洁生产促进法 11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8月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3年12月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9年 月 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96年7月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002年1月 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006年4月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011年12月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2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13 一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14 1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 197
9、2年 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1983年 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即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战略方针 1992年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6年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的方针 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2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16 2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宏观层次环境保
10、护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内容包括指标的纳入 技术政策的纳入和资金平衡和项目的纳入 中观层次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并实行 三废 综合利用和能源环保等政策 微观层次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 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17 2 2 谁污染谁治理 环境政策的内涵 污染者付费 开发者保护 利用者补偿 破坏者恢复 具体措施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破坏补偿费 18 2 3 强化环境管理 主要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 19 二 中国环
11、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0 1中国环境立法的发展历程 产生时期 1949 1973 环境立法侧重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开始注意到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并颁布了一些与防治环境污染有关的法规和标准 发展时期 1973 1978 1973年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试行草案 1978年修订的 宪法 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立法提供了宪法基础 颁布了一批环境标准 21 初步完善时期 1978 1993 1979年中国颁布了 环境保护法 试行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至20世纪80年代后 污染防治 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 环境管理等方面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其他一些部门法的立法中 作了相应的有关规定
12、 蓬勃发展时期 1994 现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环资委 制定新的环境法律法规整理 修改和完善现行环境法律法规 22 2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 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 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3 2 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 环境保护是国
13、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第九条规定 矿藏 水流 森林 山岭 草原 荒地 滩涂等自然资源 都属于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 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 草原 荒地 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规定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 自留山 也属于集体所有 第二十二条规定 国家保护名胜古迹 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4 2 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4、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加以全面综合调整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的 范围 方针政策 基本原则 重要措施 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法律责任等作出原则规定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立法依据 25 2 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 例如 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 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 分类土地利用规划法包括国土整治 农业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 村镇规划等法规 城市规划法 土地管理法 26 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 水质保护 噪声控制 废物处置 农药及其他有毒物品 以及其他公害的控制与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自然资源
15、保护法 草原法 水法 水土保持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矿产资源法 渔业法 环境行政管理法通过制定法规的形式对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职权 行政管理程序 行政管理制度 以及行政处罚程序等作出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08年修订 第八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造成水污染事故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 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 消除污染 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 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 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16、 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 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责令关闭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 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 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 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 28 第五十八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 改建 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 旅游 游泳 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17、修改前 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政府限期拆除或治理 29 2 4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包括民法 刑法 经济法 劳动法 行政法等例1 民法通则 第八十 八十一条关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 森林 山岭 草原 荒地 滩涂 水面 矿藏等自然资源 一方面规定了所有权 使用权 经营权 收益权受法律的保护 同时也规定了使用单位和个人有管理 保护和合理使用的义务 第九十八条规定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由于污染环境而危害公民生命和健康的行为 应该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例2 刑法 在第六章中专门设立了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对各种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18、 30 三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发展历程1972年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筹备办公室成立 1974年12月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4年底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 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 国务院机构改革 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独立出来 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设置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总局内共设置10个职能司 厅 2003年10月 根据 关于环保总局调整机构编制的批复 国家环境保护总
19、局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 撤销监督管理司 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 环境监察局 31 现行的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国家 省 市 县 乡 五级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宣传教育司 规划与财务司 政策法规司 行政体制与人事司 科技标准司 污染控制司 自然生态保护司 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 环境监察局 国际合作司 共11个职能机构 各省 市 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地 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乡 镇级的环保办公室 32 其他的国家机关设置相应的环境与资源保护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简称人大环资委 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20、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增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决定 1994年3月22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之改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33 第三节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基本制度 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 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4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5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 评价对象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大型综合项目的累积影响评价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 即战
21、略影响评价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 整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更多地关注资源开发 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 如环境风险评价 视觉影响评价 健康影响评价 社会影响评价等 评价程序形成了环境筛选 初步评价 确定范围 预测评价和监督 监测等四个步骤完整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相结合 并纳入环境规划 36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确立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 197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发展规范
22、建设阶段 1979 1989 1981年 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6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强化和完善阶段 1990 1998 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992年 成立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998年11月29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提高阶段 1999 2002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7 中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内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特点评价范围 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规划公众参与跟踪评价和后评
23、价制度 38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适用范围 国务院有关部门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A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 流域 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B 工业 农业 畜牧业 林业 能源 水利 交通 城市建设 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分为指导性规划和非指导性规划 指导性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编写该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非指导性规划 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有组织编制该规划的机关组织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向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一 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 预测和评估二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三 环境影
24、响评价的结论 环境影响报告书 跟踪评价 39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重大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报告书轻度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很小 环境影响登记表内容 一 建设项目概况 二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 预测和评估 四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 经济论证 五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后评价制度 40 2 三同时 制度 含义 三同时 是指建设项目 包括新建 改建 扩建和技改项目 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
25、时投产使用 哪一个最重要 环境保护设施指 1污染控制设施2生态保护措施3节约资源和资源回收利用措施4环境监测措施内容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的试生产期间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41 3排污收费制度 中国排污收费的发展历程提出及试行阶段 1978年12月至1982年1月 建立与实施阶段 1982年2月至1984年5月 改革和发展阶段 1987年8月至2001年12月 完善阶段 2002年1月 现在 1982年2月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2002年1月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年2月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1排污收费2排污费管理 42 3 1排污收费 排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环境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