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9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1、 诊断要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意识障碍或抽搐。头颅CT排除脑出血。2、 急救原则及质量措施 1.缺血性脑卒中以迅速改变脑部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保护缺血。
2、半暗带,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脑水肿。溶栓治疗在适合病人中可应应用。2.治疗原发病,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及其它合并症。三、急救流程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鼻导管给氧,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病人应禁食,适量静脉补液。注意防止感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有感染尽早应用抗生素。四、治疗原则应超早期、个体化、整体化治疗。(一)一般治疗:(1)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通常不需做特殊处理(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心力衰竭和肾衰竭除外),除非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及平。
3、均动脉压130mmHg。即使有降压指征,也需慎重降压,首选容易静点和对脑血管影响小的药物(如拉贝洛尔),避免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如出现持续性的低血压,需首先补充血容量和增加心输出量,如上述措施无效必要时可应用升压药。(2)轻症、无低氧血症的脑卒中患者取需常规吸氧,对脑干卒中和大面积梗死等病情危重患者或有气道受累者,需要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3)脑卒中急性高血糖常见,可以是原有糖尿病的表现或应激反应。应常规检查血糖,当超过11.1mmol/L时应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8.3mmmol/L以下。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偶有发生低血糖,可用10%-20%的。
4、葡萄糖口服或注射纠正。(4)多见于大面积梗死,脑水肿常于发病后3-5天达高峰。治疗目标是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脑灌注和预防脑疝发生。可应用20%甘露醇125-250ml/次静滴。1-2次/日;还可以用注射液七叶皂苷钠和白蛋白辅助治疗。(5)脑卒中患者(尤其存在意识障碍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患者采用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拍背及防止误吸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措施,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如氧疗)和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尿失禁和留置导尿,尽可能避免插管和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酸化尿液可减少尿路感染,一旦发生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6)。
5、高龄和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建议常规应用静脉抗溃疡药(H2受体拮抗剂);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进行冰盐水洗胃、局部应用止血药(如口服或鼻饲云南白药、凝血酶等);出血量多引起休克者,必要时需要输注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成分输血。(7)发热:主要源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并发感染或吸收热、脱水。体温升高可以增加脑代谢耗氧及自由基产生,从而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对中枢性发热患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冰帽、冰毯或酒精擦浴),必要时给予人工亚冬眠。(二)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1)静脉溶栓:适应症:a、年龄18-8。
6、0岁。B、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c、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d、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e、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风险知情同意。禁忌症:a、CT证实颅内出血;b、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或迅速改善;c、发病超过3小时或无法确定;d、伴有明显癫痫发作;e、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f、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g、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x109/L,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APTT高。
7、于正常值上限;近期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并且INR1.5;h、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需要积极的降压来达到要求范围;i、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常用溶栓药物包括:a、尿激酶(UK):常用100万-150万IU加入0.9%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点30分钟;b、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一次用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予10%的剂量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约60分钟内持续静脉静滴。(2)动脉溶栓:对大脑中动脉等大动脉闭塞引起的严重卒中患者,如果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椎-基底动脉血栓可适当放宽治疗时间。
8、窗),经慎重选择后可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与静脉溶栓基本相同。(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聚集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未行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在48小时之内服用阿司匹林100325mg/d,但一般不在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风险。一般认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优于阿司匹林,可口服75mg/d。不建议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一般不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应用抗凝药来预防卒中复发、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预后。但对于长期卧床,特别是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
9、和肺栓塞的趋势者,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对于心房纤颤的患者可以应用华法林治疗。(5)脑保护剂:脑保护剂包括自有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和镁离子等,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但大多数脑保护剂在动物试验中显示有效,尚缺乏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据。(6)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对于颈动脉狭窄70,而神经功能缺损与相关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行相应的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新近问世的技术,目前尚没有长期随访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故应慎用选择。(7)外科治疗:对于有。
10、或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70,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不推荐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幕上大面积脑梗死伴有严重脑水肿、站位有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去骨瓣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时,可行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颅窝减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8)其他药物治疗:降纤治疗;中药制剂。(9)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三、注意事项(1)高龄、严重瘫痪和心房纤颤均增加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性,同时DVT形成增加。
11、了发生肺栓塞(PE)的风险。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尤其是瘫痪侧)。对有发生DVT和PE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药物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日;对发生近端DVT、抗凝治疗症状无缓解者应给予溶栓治疗。(2)脑卒中时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进食减少、呕吐及脱水治疗常并发水电解质紊乱,主要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应对脑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水电解质监测并及时加以纠正,纠正低钠和高钠血症均不宜过快,防止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加重脑水肿。(3)脑卒中合并的心脏损害是脑心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
12、观察心脏情况,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监测和心肌酶谱检查,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及时治疗。措施包括:减轻心脏负荷,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注意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高龄患者或原有心脏病患者甘露醇用量减半或改用其他脱水剂,积极处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等心脏损伤。(4)一般不适用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如有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时可给予相应处理。脑卒中2周后如发生癫痫,应进行长期抗癫痫治疗以预防复发。(5)注重多学科一体化诊疗。四、报告与协调、沟通病情持续恶化需由科主任及时报告总值班,积极组织院内会诊。如有必要,请医务科协调上级医院专家共同参与会诊抢救。抢救过程中组织与家属及时沟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抢救流程患者到达医院门急诊检查:怀疑中风头颅CT检查是否有脑出血有出血无出血需手术紧急溶栓脑外科会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神经内科会诊,决定是否紧急溶栓三级预防宣教高压氧治疗康复科住院治疗西医治疗缺血性:1.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2. 监测血压3. 扩张脑血管4. 抗凝、溶栓5. 高压氧治疗出血性:1. 安静卧床吸氧2.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3. 止血4. 控制血压5. 脑代谢活化剂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中医辨治功能锻炼情致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