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消毒隔离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当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所有的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当先消毒或灭菌处理。4、患者使用的诊疗用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5、根据物。
2、品的性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5.1耐高温、耐湿的手术器械及用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5.2玻璃、油脂、粉剂、膏类等首选干热灭菌,也可选择一次性灭菌好的成品使用。5.3不耐热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腔镜及其附件等严禁使用甲醛薰箱灭菌,应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灭菌器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可选用化学方法。6、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
3、灭菌处理。7、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由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科室按需要领用。湿化瓶应当每日消毒并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消毒1-2次,并有标识。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诊疗操作规范。9、医院诊疗环境保持清洁。9.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准备室、处置室(换药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检验科、内镜室等必须进行常规空气消毒。9.2环境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一般。
4、情况下先清洁,后清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洗与消毒。拖洗工具应当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清洗干净,在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如有特殊污染时先消毒。10、各科室、各部门须认真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及消毒质量监测工作,各项指标须达到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11、实施标准预防;在病人的安置上应做到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有标识。12、加强消毒隔离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不同情况,正确使用隔离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使用隔离衣、防水围裙,眼罩或防护面罩等。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5、。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无菌操作前30分钟应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2、工作人员:应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操作前和操作后及戴手套前、后应正确洗手。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4、取无菌物: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5、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说话、打喷嚏、咳嗽,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6、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