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知识点分享(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考知识点分享(52)(12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症状:早期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粉红色泡沫痰。咯血可表现为血性或血丝痰,严重二尖瓣狭窄可有突然大咯血可能与肺静脉曲张出血有关。可出现以房颤为代表的心律失常。可有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下肢水肿。临床表现(1)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是主动脉瓣狭窄典型的三联症。劳力性呼吸困难为晚期肺淤血引起的首发症状,进一步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2)体征: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是主动脉瓣狭窄最重要。
2、的体征,可向颈部传导。联合瓣膜病: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受损时,称为联合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以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并发症1.充血性心力衰竭首要的并发症,也是就诊和致死的主要原因。2.心律失常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常有发热、寒战、皮肤黏膜瘀点、进行性贫血,病程长者可出现脾大、杵状指等全身症状。4.栓塞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有房颤的病人,血栓脱落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常见。另外,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因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可形成血栓,如血栓脱落可导致栓塞等。治疗原则内科治疗以保持和改善心脏代偿功能、积极预防及控制风湿活动及并发症。
3、发生为主。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如二尖瓣交界分离术、人工心瓣膜置换术等。对于中、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瓣叶无钙化,瓣下组织无病变,左房无血栓的病人,也可应用经皮瓣膜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减少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肺淤血、风湿活动有关3.特定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衰、栓塞、心律失常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按心功能分级安排适当的活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侧支循环、保持肌肉功能、防止便秘。2.风湿的预防与护理风湿活动时应注意休息,病变关节应制动、保暖,可用局部热敷或按摩,增加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3.心衰的预防与。
4、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及风湿活动、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控制入量及静脉输液滴速。4.防止栓塞发生(1)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盘腿或蹲坐、勤换体位。(2)合并房颤者服阿司匹林,防止附壁血栓形成。(3)观察栓塞发生的征兆,脑栓塞可引起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受限、偏瘫;四肢栓塞可引起肢体剧烈疼痛、皮肤颜色及温度改变;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腰痛;肺栓塞可引起突然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发绀、咯血、休克等。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健康教育1.告诉病人及家属此病的病因和病程发展特点。2.指导病人居住环境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暖干燥。3.教育病人要注意适当锻炼,注意保暖加强营养。4.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告反复发。
5、生扁桃体炎病人,在风湿活动控制后24个月可手术摘除扁桃体。在拔牙、内镜检查、导尿、分娩、人工流产手术前,告诉医生自己有风心病史。5.育龄妇女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心功能情况,控制好妊娠与分娩时机。6.教育病人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复诊。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概述: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音调改变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有时在一些急性传染病病程中并发。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血管丰富,炎症时易充血、水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喉梗阻,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临床表现:起病急,症状重,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
6、和三凹征。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体检:咽部充血,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呼气性多见于小气道阻塞,吸气性多见于大气道阻塞比较:吸气性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喉梗阻的分度:度: 仅于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 体征:呼吸音及心率无改变度: 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体征: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加快度: 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双眼圆睁,惊恐万状,头面出汗; 体征: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度: 渐显衰竭,昏睡状态,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可不明显,面色苍白发灰; 体征:呼吸音几乎消失,心音低钝,心率不齐治。
7、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肾上腺皮质激素雾化,消除黏膜水肿。2.控制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4.对症治疗缺氧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用异丙嗪镇静;痰多者可选用祛痰剂。5.经上述处理后仍严重缺氧或有度以上喉梗阻者,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护理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喉头水肿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喉梗阻有关。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护理措施: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置患儿舒适体位,及时吸氧,保持安静,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有利于缓解喉头水肿。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
8、、精神状态、呼吸困难的程度,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备急救。3.保证营养和水分耐心喂养,避免呛咳,必要时静脉补液。健康教育:关心患儿,及时向家长解释病情的发展和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案,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定期预防接种。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呼吸道:1.上呼吸道鼻对吸入气体有过滤、保湿、加温作用。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路。喉是发音的主要器官,在咳嗽中起重要作用,吞咽时,会厌覆盖喉口,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2.下呼吸道气管在隆突处(位于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右支气管较左支。
9、气管粗、短而陡直,左支气管相对较细长且趋于水平。因此,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气道直径越来越小,使气流在运行过程中流速逐渐减慢。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由于小气道管壁无软骨支持、气体流速慢、易阻塞,是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且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肺叶内,肺叶支气管又依支气管和血管分支再分为肺段。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十分利于气体交换。胸膜:分为脏层、壁层。脏层紧贴在肺表面,壁层衬于胸壁内面,两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构成潜在的密闭腔隙,称为胸膜腔。肺的呼吸功能:肺通气: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
10、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改变,使气体有效地进入或排出肺泡。肺换气:是利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交换,主要通过肺泡内呼吸膜,以气体弥散方式进行。呼吸系统的防御、免疫功能: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过滤作用。呼吸道黏膜和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管收缩等反射性防御功能。肺泡巨噬细胞为主的防御力量,对各种吸入性尘粒、微生物等有吞噬或中和解毒作用。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分泌IgA、IgM等)、溶菌酶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鼻腔黏膜与鼻。
11、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喉部较长、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胆石症病人的护理一。
12、、胆囊结石(一)病因主要与脂类代谢异常、胆囊的细菌感染和收缩排空功能减退有关。(二)临床表现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B超示强回声团、后伴声影+饱餐、进油腻食物后+Murphy征阳性(深压胆囊区,嘱病人深吸气,可有触痛反应)。(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合并胆囊炎时可有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B超检查合并胆囊炎时可有提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人可见到胆囊结石影像。胆系疾病首选都是B超(四)治疗原则手术,首选腹腔镜切除胆囊。二、胆管结石(一)病因原发性:结石来源: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特点:胆色素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结石来源-胆囊内形成的结石特点:胆固醇结石(二)临床表现当结石阻塞。
13、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急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症(因结石崁顿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失,粪中尿胆原减少。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显示胆管内有结石影,近段扩张。3.其他检查必要时可行PTC、ERCP检查,了解结石的部位、数量、大小和胆管梗阻的部位等。(四)治疗原则1.急诊手术适应于积极消炎利胆治疗12天后病情仍恶化,黄疸加深,胆囊肿大,明显压痛,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出现Reynolds五联症者应即行胆总管。
14、切开取石及引流术。2.择期手术适用于慢性病人。三、胆石症病人的护理问题1.焦虑或恐惧与下列因素有关;病情的反复或加重;担忧手术效果及预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2.舒适的改变:腹痛、瘙痒等与胆道结石、蛔虫、感染等有关。3.体温过高与胆道感染、手术后合并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高热呕吐、感染有关。5.有T管引流异常的危险与T管的脱出、扭曲、阻塞、逆行感染等因素有关。6.潜在并发症:肝功能障碍、体液平衡紊乱、肝脓肿、急性胰腺炎、胆管狭窄、残留结石、休克、出血、胆漏等。7.知识缺乏:缺乏保健及康复知识。四、胆石症病人的护理术前护理疼痛护理:胆绞痛发作可给予解痉、阵痛,但禁止。
15、用吗啡,以免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纠正凝血:肌注维生素K110mgbid。胆石症病人的护理术后护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出血等。若有发热和严重腹痛,可能为胆汁渗漏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T管引流:固定: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反流。通畅:如有阻塞,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管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清洁: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瓶。量及性状:胆汁引流约300700ml/d,正常呈深绿色或棕黄色,稀薄(表示肝功能不佳)、混浊(感染)拔管:术后1014天;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
16、无沉渣及絮状物。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五、胆石症病人的健康教育(了解)1.胆道手术后病人应注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进低脂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多饮水。2.告诫病人结石复发率高,出现腹痛、发热、黄疸时应及早来院治疗。3.进行“T”形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指导。4.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残留结石或反复手术治疗的病人,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只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情绪稳定,是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肛瘘病人的护理一、病因及分类(一)病因:指直肠下部或肛管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常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后。
17、果。(二)分类瘘口与瘘管数目分:单纯性:只存在单一瘘管复杂性:存在多个瘘口和瘘管瘘管所在的位置分: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二、临床表现疼痛:多为隐痛不适。急性感染时,有较剧烈的疼痛瘘口排脓:瘘口经常有脓液排出,在脓液排出后,外口可以暂时闭合;当脓液积聚到一定量时,再次冲破外口排脓,如此反复发作发热:引流不畅时,脓液积聚,毒素吸收可引起发热、头痛、乏力肛周瘙痒:排出的脓液刺激肛周皮肤,使肛门部潮湿、瘙痒三、辅助检查用直肠指诊、内镜等各种检查明确内口位置。四、治疗原则不能自行愈合,必需手术。原则是切开瘘管,敞开创面,促进愈合。手术方法包括:1.瘘管切开术。
18、或瘘管切除术,适用于低位肛瘘。2.挂线疗法:最佳疗法!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或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五、护理问题1.便秘与疼痛惧怕排便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肛周皮肤瘙痒有关。3.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六、护理措施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有意排便时应及时排便。肛周皮肤护理:术后第2天起,每日早晚及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57天收紧药线,直到药线脱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定期行直肠指诊,术后510d内以示指扩肛,1次/天;术后3天起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运动。七、健康教育1.局部清洁,常作肛门坐浴。2.直肠肛管疾病应及时治疗,并耐心坚持治疗至治愈为止。3.嘱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