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解析 试卷与答案未分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解析 试卷与答案未分开)(75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 2006 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详解 0 第一单元 A1 型选择题 一、第一单元 A1 型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属于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 A 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B 尊重患者隐私权 C 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D 努力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 E 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答案】 C 【解析】 ABDE 四项,属于医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义务; C 项,属于医生的权利。 2.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是( )。 A 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操作技术规范 B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C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D 依法获得劳动报酬 E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答案】 D 【解析】 ABCE 四项,属于医生的义务; D 项,属于医生的权利。 3. 某医院未经批准新设医疗美容科,从外地聘请了一位退休外科医师担任主治医师,该院的行为性质属于( )。 A 非法行医 B 大范围执业 C 正常医疗机构 D 特殊情况 E 开展新技术 【答案】 A 【解析】 非法行医是指无医生执业资格从事诊疗活动,包括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和擅自开业从事诊疗活动。该医院未经批准新设医疗美容科而无美容科执业资
3、格,属于非法行医。 4. 对危重的三无病人(无钱,无身份证明,无陪伴)需要转诊的,医疗机构应当( )。 A 先采取必要措施维持生命,待交费后进行转诊 B 接诊医务人员在报请院领导批准后转诊 C 立即抢救 D 立即抢救,条件许可时及时转诊 E 先采取必要措施维持生命,报告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决定解决办法 【答案】 D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5. 水俣病是一种由甲基汞引起的( )。 A 泌尿系统疾病 B 消化系统疾病 C 神经系统疾病 D 血液系统疾病 E 内分泌系统疾病 【答案】 C 【解析】 水俣病是因食入被有机汞污染河水中的鱼、贝类所引起的甲基汞为主的有机汞中毒或是孕妇吃了被有机汞污染的海产
4、品后引起婴儿患先天性水俣病,为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6. 典型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 X 线表现是( )。 A 肺纹理增多、增粗 B 肺的阴影扩大 C 密度较高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 D 胸膜肥厚、粘连 E 弥漫性肺气肿 【答案】 C 【解析】 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X 线胸片是诊断矽肺的主要方法,主要表现为密度较高的结节阴影(直径一般在 1 3mm)、网状阴影或(和)大片融合病灶。其次为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和胸膜 改变。 7. 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为( )。 A 设计、搜集
5、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 设计、搜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C 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D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资料 【答案】 A 【解析】 统计工作的四个 步骤:统计设计:根据研究的目的,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各步提前做出的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的要求,收集准确的、完整的、充满信息的原始资料;整理资料:就是将收集来的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加工,有些资料有问题要去掉或重新审核,有些资料要归成组,以便分析;分析资料:就是将经过统计整理的结果,作一系列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阐明事物的规律性。 8.
6、 百分条图表示各组成部分百分构成,其作用相同于( )。 A 条图 B 线图 C 圆图 D 直方图 E 散点图 【答案】 C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9. 检验医学伦理学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 )。 A 理论全面 B 理论系统 C 理论深刻 D 医学实践 E 医学科研 【答案】 D 【解析】 医学实践既是医学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动力,又是医学伦理学创立和建设的目的以及检验医学伦理学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10. 容易诱发某些医疗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特征之一的是( )。 A 自主性 B 平等性 C 可控性 D 求利性 E 开放性 【答案】 D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11. 在下列各项
7、中,不属于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是( )。 A 不伤害原则 B 人道原则 C 有利原则 D 尊重原则 E 公正原则 【答案】 B 【解析】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 B 项,不属于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 12. 关于同情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情感 B 医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情感 C 促使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原始动力 D 建立在医学科学基础上的,具有理智性 E 医务人员对患者最高层次的情感 【答案】 E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13.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 A 逻辑性和层次性 B 抽象性和综合性 C 概括性和间接性 D 比
8、较性和判断性 E 分析性和理解性 【答案】 C 【解析】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 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 14. 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具有一定渲染行的情绪状态,指的是( )。 A 心境 B 激情 C 挫折 D 应激 E 情感 【答案】 A 【解析】 B 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 C 项,不属于情绪状态; D 项,应激是指因出乎意料的 危险情境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E 项,情感是态度
9、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15. 人格的核心是(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E 情绪 【答案】 C 【解析 】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互相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开始时期是在( )。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期 E 青春期 【答案】 C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17. 癌症的易感人格为( )。 A A 型行为 B B 型行为 C C 型行为 D D 型行为 E
10、 A C 型混合型行为 【答案】 C 【解析】 AB 两项,压力之研究将人格特征微分为 A 型与 B 型, A 型者表现较性急,具竞争心、攻击性,总是想利用更少时间获得更多,而 B 型者则恰好相反;因此, A 型的人相对于 B 型的人更易感受压力。 C 项, C 型行为是引文(癌)的第 1 个字母,是容易使人患癌症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压抑情绪,尤其是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不让它们得到合理的舒泄。 D 项, D 型行为:孤僻、独来独往。 18. 下列有关蛋白质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B 蛋白质变性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C 蛋白质变性时生物学活
11、性降低或丧失 D 去 除变性因素后变性蛋白质可以复性 E 球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答案】 D 【解析】 A 项,变性时仅发生空间构象改变,一级结构不变; BC 两项,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D 项,如果变性条件剧烈持久,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E 项,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可发生沉淀。 19. 下列有关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 B DNA 双螺旋由两条以脱氧核糖 -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 C DNA 双螺旋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轴有规
12、律地盘旋 D 两股单链的 5 3端走向在空间排列上相同 E 两碱基之间的氢键是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的主要化学键 【答案】 D 【解析】 D 项, DNA 双螺旋两条链中 5 3和 3 5方向的按照碱基互补配原则进行配对,而同在 5至 3两者的排列顺序不同。 ABCE 四项, DNA 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多为右手螺旋,而两条单链上的碱基以氢键横向连接。 20. 下列不属于含有 B 族维生素的辅酶的是( )。 A 磷酸吡哆醛 B 细胞色素 C C 辅酶 A D 四氢叶酸 E 硫胺素焦磷酸 【答案】 B 【解析】 B 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烟
13、酸、泛酸、叶酸等。 A 项,磷酸吡哆醛即维生素 B6; B 项,细胞色素 C 不含有 B 族维生素; C 项,辅酶 A 是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 D 项,属于 B 族维生素; E 项,硫胺素焦磷酸( TPP)是维生素 B1(硫胺素)的辅酶形式,由维生素 B1 磷酸化形成。 21. 下列属于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是( )。 A 6-磷酸葡萄糖酶 B 丙酮酸激酶 C 柠檬酸合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E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答案】 B 【解析】 参与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有三种: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 -1和丙酮酸激酶。 22.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糖异生的原料的是( )。 A 甘油 B 氨基酸 C 丙酮
14、酸 D 乳酸 E 脂肪酸 【答案】 E 【解析】 A 项,甘油可经甘油激酶转化为 3-磷酸甘油进入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B 项,生糖氨基酸(除亮氨酸,赖氨酸)均可异生为葡萄糖; CD 两项,可异生为葡萄糖; E 项,脂肪酸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23. 血浆脂蛋白 VLDL 的主要合成部位在( )。 A 小肠粘膜细胞 B 肝细胞 C 脂肪细胞 D 肌细胞 E 血浆 【答案】 B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4. 关于“脂肪酸氧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酸氧化过程是在细胞浆进行的 B 脂肪酸氧化直接生产 CO2 和水 C 脂肪酸氧化过程没有脱氢和 ATP 生成 D 脂肪酸氧化直接从
15、脂肪酸氧化开始 E 脂肪酸氧化 4 步反应是可逆的 【答案】 E 【解析】 脂肪酸必须先在胞液中活化,再进入线粒体基质中氧化。整个过程 4 步: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每次循环生成一分子乙酰 CoA,该过程不可逆。 25. 代谢中产生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 A 组氨酸 B 色氨酸 C 丝氨酸 D 酪氨酸 E 赖氨酸 【答案】 D 【解析】 酪氨酸在黑色素细胞中经酪氨酸酶的催化,羟化成多巴,多巴经氧化变成多巴醌,再经脱羧环化等反应,最后聚合成黑色素。 26.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始于( )。 A 核糖体的组装 B mRNA 在核糖体上的就位 C 氨基酸的活化 D 氨基酸的进位 E 氨基 酸的
16、合成 【答案】 B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7. 血浆中含量最多、缓冲能力最强的缓冲体系是( )。 A Na-Pr H-Pr B Na2HPO4 NaH2PO4 C NaHCO3 H2CO3 D K2HPO4 KH2PO4 E KHCO3 H2CO3 【答案】 C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8. 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与药物剂量无关 B 与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 C 一般不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 D 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 E 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 【答案】 E 【解析】 C 项,药物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 的严重功能紊乱和器质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 ABE 三项,除个别过敏体
17、质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是重要因素。 D 项,大多数药物毒性反应可以预知。 29. 丁卡因作用特点为( )。 A 亲脂性高 B 穿透力弱 C 作用时间短 D 毒性较小 E 作用较弱 【答案】 A 【解析】 丁卡因属于酯类麻醉药 。作用特点:作用快、强,久,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也可用于传导、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毒性大,吸收快,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30. 苯二氮类(地西泮)药理作用为( )。 A 没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 B 对快波睡眠影响小 C 没有中枢性肌松作用 D 可引起全身麻醉 E 没有抗癫痫作用 【答案】 B 【解析】 苯二氮类(地西泮)药理作用为:抗焦虑,镇静催眠(对快波睡眠
18、几无影响);遗忘作用;抗惊厥作用;骨骼松弛作用。 31. 血管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降压作用不包括( )。 A 抑制局部组织中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B 抑制循环中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C 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D 阻滞钙通道,抑制 Ca2内流 E 抑制体 内醛固酮和肾上腺素的释放 【答案】 D 【解析】 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 ACE,使血管紧张素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并且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抑制体内醛固酮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发挥作用。 32. 胺碘酮延长不应期作用是通过阻滞( )。 A 0 相 Na内流 B 3 相 K外流 C 0 相
19、 Ca2内流 D 4 相 Na内流 E 4 相 Ca2内流 【答案】 B 【解析】 胺碘酮作用于 K通道,抑制 K外流发挥作用。 33. 下列能抑制胃壁细胞 H -K -ATP 酶活性的药物是( )。 A 奥美拉唑 B 氯苯那敏 C 呋塞米 D 雷尼替丁 E 普鲁卡因 【答案】 A 【解析】 A 项,拉唑类属于质子泵抑制剂; BD 两项,替丁类属于 H2 受体拮抗剂; C 项,呋塞米属于袢利尿剂; E 项,普鲁卡因属于麻醉剂,通过作用于 Na通道发挥作用。 34. 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疾病为( )。 A 败血症 B 过敏性休克 C 支气管哮喘 D 腮腺炎 E 多发性心肌炎 【答案】
20、D 【解析】 腮腺炎是腮腺病毒所致,以腮腺肿大及疼痛为特征,属于非化脓性炎症,是自限性疾病。临床上治疗采取对症治疗。激素治疗会降低免疫力,不利于病情好转。 35. 螺旋体感染首选( )。 A 头孢噻肟 B 苄青霉素 C 庆大霉素 D 异烟肼 E 甲硝唑 【答案】 B 【解析】 螺旋体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 36. 环丙沙星抗菌作用不包括( )。 A 铜绿假单胞菌 B 伤寒沙门菌 C 放线菌属 D 眼衣原体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 C 【解析】 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 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比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 2 4 倍,对肠杆菌、铜
21、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衣原体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但对于放线菌属不具有抗菌作用。 37. 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外正内负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 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答案】 C 【解析】 A 项,动作电位为可兴奋组织活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B 项,动作电位区去极相,膜电位由内负
22、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 项,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即指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即可触发动作电位,而且其幅度立即达 到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也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随之增大。 D 项,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幅值不同。 38.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理化参数是( )。 A 钠离子浓度 B 钾离子浓度 C 电解质渗透压 D 胶体渗透压 E 总渗透压 【答案】 E 【解析】 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及 Na和 Cl浓度较组织液低,而 K浓度则较高。细胞内液中胶体物质浓度较组织液高,故胶体渗透压也高,但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总渗透压则是相同的。 39. 心室肌有效
23、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 动作电位 0 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 1 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 2 期的长短 D 动作电位 3 期的长短 E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答案】 C 【解析】 从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 3 期复极化至 0mv 的这一段时间内受到很强的刺激心肌也不会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称为有效不应期。 2 期复缓慢,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心室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期 2 期的长短。 40. 下列关于胸内负压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B 使肺随胸廓张缩而张缩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 有利 于淋巴液的回流 E 可降低中心静脉压 【答案】
24、C 【解析】 ABDE 四项,均为胸内负压生理意义; C 项,降低肺表面张力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41. 在一昼夜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 清晨 2 6 时 B 早晨 7 9 时 C 午后 1 5 时 D 傍晚 6 7 时 E 睡前 9 10 时 【答案】 A 【解析】 体温在一昼夜之间存在周期性的波动,表现为体温在清晨 2 6 时最低,午后 1 6 时最高。 42.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 A 饮水量增多 B 肾血流量增多 C 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答案】 C 【解析】 糖尿病患者因尿液中含有大量糖分而发生渗透性利尿
25、,导致尿量增多。 43.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 )。 A 产生各种内脏感觉和痛觉 B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C 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 D 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 E 建立大脑皮层与丘脑间的反馈联系 【答案 】 B 【解析】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关系。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44. 下列各项中,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 )。 A 骨骼肌运动神经纤维 B 全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 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E 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部分解析 试卷与答案未分开 2006 临床 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 考试 答案 部分 解析 试卷 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