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区护理管理制度(2)
《病区护理管理制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区护理管理制度(2)(66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病区药品管理制度1、病区内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病区内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 3、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4、护士长对病房内存放的药品要定期检查,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质现象并记录。 5、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应当定量、定位放置,有定位图示,标签清楚,每班检查,保证随时急用。 6、特殊及贵重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并加锁。 7、需要冷藏的药品(如:冰干血浆、胰岛素、白蛋白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8、
2、患者专用的药物应注明床号姓名,停药后及时退药。9、高危药品的存放有规范,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警示标志。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要不断学习并熟悉医院高危药品目录和药品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的处理流程。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药柜单独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放置。在病房的备用药要有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追查并报告护士长。 3、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标识醒目,设置特殊提示牌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4、高危药品验收、调剂、配液、输注时均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患者准确无误使用。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确保先进先出,要严格按照储存条件存放,确保药品质量。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使用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对于使用高危药品比较多的科室,医护人员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 8、临床药师要密切关注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熟悉和掌握高危药品常见不良反应,定期培训临床医护人员。9、各部门要动态监测高危药品的使
4、用情况,发现问题和异常及时上报,在注射药品前护理人员对药物有不清楚或疑问时应询问医师。护士注射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如发生用药错误,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呈报表”。10、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委员会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管道滑脱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2、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导管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按照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办法要求上报不良事件,如发生较严重伤害或引起纠纷时应立即上报护理部。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发生导管滑脱的科室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9、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附:管路滑脱防范措施 1、导管脱落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评估意外拔管的的危险因素(非计划性拔
6、管):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年龄、管路固定情况、耐受程度、肢体约束是否得当等,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及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留置高危导管或存在导管滑脱高危因素的患者责任护士根据病情每周至少跟踪评估一次,直至拔管。 2、置管患者床头悬挂导管滑脱警示标识,导管外露部分粘贴导管标识,注明导管名称、留置日期等导管信息,各班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 3、征求患者家属意愿,进行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在使用约束带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约束带内的双手是否脱出,约束带有无移位,松紧度是否适宜、患者肢端有无缺血等。 4、及时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如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及术后留置气管插
7、管躁动患者,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如异丙酚、咪唑安定),减轻其不适感。但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性,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镇静水平,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量。镇静治疗的患者个体各种反应减弱,应加强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基础护理、安全防护等,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5、选择适当有效的导管固定;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胃管比较妥善的固定方法是定期测量长度。如在固定气管插管之前,应保持患者面部清洁、干净,双条胶布“8”字交叉固定,对于意识清楚、活动大的患者使用扁带绕颈式固定。这样当病人坐起或出汗时,固定带不易脱落。每日更换胶布及固定带,遇潮湿或松脱及时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固
8、定注意保持密闭状态,如有卷边、患者出汗等应及时更换。 6、规范护理操作;进行翻身、叩背及各种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稳妥。更换体位时动作不可过猛,应先评估引流管的长度,以防牵拉时导管脱出。进行各项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 7、加强巡视;护理人员要细心主动巡视,检查各类导管的深度、固定状况、约束的情况等,警惕导管滑脱。各种导管衔接部位有无松动,固定胶布有无卷起,如有及时更换胶布固定。在患者易拔管高危阶段,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并阻止患者自行拔管行为,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8、加强心理护理;向清醒尤其不合作患者解释病情,解释置管目的、作用和脱管的危害及置管后人体的正常不适应
9、,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新仪器设备必须登记造册,建立仪器档案,并显示仪器使用状态。仪器档案内容包括:仪器的技术资料(中英文名称;厂商;型号/证书;出厂日期;购买日期;操作手册;本科管理人员;应用环境和条件),保养维修登记,仪器操作规程和保养方法。 2、仪器、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排除一般故障,保持仪器清洁、干燥、运转正常。不用时定期检查和通电。 3、新设备必须由供应厂商或医学装备科联系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后方能上机操作,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未经医学装备科同意不得擅自拆卸任何设备。 4、对于新设
10、备,应指定操作人员,配合使用人员在患者第一次使用前完成安全性能的检测,并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某些特殊医疗设备的适用范围设备故障时的报告步骤及紧急处理。 5、使用仪器、设备时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检查,确定其功能状态良好后方可开机使用,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并做好仪器保养,保养分为预防性保养和常规保养。一般在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中有详尽的书面说明,使用者应按其规定执行。预防性保养指定期(一周)做的保养工作,有专管人员做。常规保养指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规定做的保养工作,有责任护士做,传染病患者用后按要求进行消毒及终末处理
11、;有些零配件、材料虽然没有出现损伤现象,有时亦要定期更换。 6、设备发生故障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假如发生故障的设备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应立即脱离服务区并挂上“仪器故障,暂停使用”标牌。通知器械维修组及时维修,紧急情况下应通知其立即到现场抢修。若各临床科室发现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安全隐患,应及时向药械部提交书面报告,药械部及时处理并报上级领导。附: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 使用制度(一) 心电监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监护仪器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
12、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仪器表面每日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医学装备科定期检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立即通知维修组进行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里。 8、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定时检查指端挤压
13、情况,每 4 小时将指端 Sa02 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二) 除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除颤仪器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3)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 4、定期消毒:除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做
14、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立即通知维修组进行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三) 吸引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中心吸痰装置定位放置,电动吸引器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中心吸痰装置使用一次性装置,吸引表电动吸引器表面每日以 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
15、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立即通知维修组进行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四) 心电图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图机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心电图机表面每日由固定班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
16、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心电图机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检查故障出现原因,并同时通知维修组检修及通知心电图室完成心电图记录,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病房内。 (五)简易呼吸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囊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对换,领回已消毒呼吸囊干燥保存于清洁盒内。 5、仪器不得随意
17、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维修组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六)输液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输液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科内有多台输液泵者应做标号管理。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输液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治疗班次以 250-500mg/
18、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输液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器械科检修,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七) 注射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注射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科内有多台注射泵者应做标号管理。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注射泵表面每次使
19、用后由固定班次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注射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注射泵同时通知维修组检修,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八)呼吸机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呼吸机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放位置。科内有多台呼吸机泵者应做标号管理。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
20、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机表面每次使用后由固定班次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管道及湿化罐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管道。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器械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机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呼吸机同时通知维修组检修,已坏或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里。 8、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1)经常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之保持在所需高刻度处,加温湿化装置保持开通。不可在湿化器内加水过多,以防病人路容积突然变小,导致气道压力过高。
21、 (2)积水瓶要处于朝下方向,随时倾倒积水瓶内的水,避免水反流入机器或患者气道内,并防止管道内积水干扰呼吸波形、灵敏度的触发、阻力增加,以及可能造成的病原微生物滋生等。 (3)查看积水瓶是否接紧,管道是否漏气,有无打折;向间断化罐内加蒸馏水后,特别要注意旋紧湿化罐,以免发生潮气量达不到设定值现象。 (4)查看空气进气端或空气压缩机出气端的气水分离器有无积水,机器的散热通风口有无堵塞现象;如果使用单压缩机供气的压缩机,通风口过滤网和进气过滤海绵应每日清洗。 (5)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仪器和病人的距离,将能自锁的轮子锁住,防止机器移动。 (6)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回路或呼吸机,
22、使用人工鼻的患者一般每 24 小时更换一次。 9、使用后的保养和维护 (1)呼吸机一次使用时间无论长短都要清洗、消毒和保养。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消毒方法,对于贵重易损件如呼出流量传感器必须按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进行消毒;还应定期更换易损件、调试或校正有关参数,特殊情况下,需随时检查机器的工作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临床使用。 (2)备用呼吸机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呼吸机连接管口用无菌纱布包好后套一次性手套防尘;贴标识注明消毒时间,有效时间为一周。 (3)定期进行性能检查。定期校正各种度量表、传感器、报警装置等,以确保呼吸机处于良好状态,严禁违章开机或带故障工作。(4)建立医疗仪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区 护理 管理制度
